尹波 | 圆一个谎,需要撒无数个谎
发布时间: 2025-10-07
足协请教国际足联专家的结果终于出来了,不出所料,与买买提江的判罚一致:不是点球。这个结果其实所有人都想到了,因为若不是这个结果,足协根本就不会去“请教国际足联专家”。足协可谓煞费苦心,评议组的专家们辛苦了,为了得到这个结果,甚至不惜打破工作日公布评议报告的惯例,连续加夜班工作。建议宋凯主席给评议组各位老师加班费翻倍。对了,别忘了负责文书和发布工作的临时工同志。
不过,结果是预料到了的,但产生结果的过程,足协官微这份公告里,似乎没交代清楚。“参考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”——参考的是哪位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?这位专家姓甚名谁?他的意见是如何告知、何时告知中国足协的?电话?邮件?还是社交工具?如果是邮件或社交工具,能否把他的邮件原文或对话截图公布在官微上?
我这可不是吹毛求疵,是有言在先的。上次评议组公布此判例要征求国际足联专家意见才有定论时,我在其后的评述里便明确指出:“这话说出来了,就要有下文,不能不了了之。征求哪个国际足联专家的意见,这专家姓啥叫啥,啥时候征求的,专家给的指导意见是啥,都请说清楚。对了,专家回复的具体意见,请公布英文邮件原文或文件原文。”所以,现在我只是重复这一要求。
足协评议组领导可能会不高兴了:我们可是主管机构,这是正式权威发布,难道你不信任我们?没错,确实不信任你们。至于为什么不信任你们,你们心里没点儿数吗?主管机构并非天然就能获得受众信任,公信力的建立是一直说实话、真话,维护自身公平公正形象的产物。以你们当下的公信力,就算你们说了实话、真话,要让大家无须验证就能相信,也是不可能做到的。这种状态,有个专用术语可以描述:塔西佗陷阱。别抱怨别人,这陷阱是你们自己挖下的。
其实,你们对此早就心知肚明。否则,也不会在官微上公布此事时,连评论功能都不敢开。上次评议报告出炉,有球迷想打电话提出疑问,从官网上找到你们的多个办公电话号码,岂料工作时间不断反复拨打,没有任何一部电话能打通。官网上的邮箱地址,邮件发过去永远石沉大海。这位球迷无奈,只能把电话打给你们的上级部门信访室。信访室提供的你们的电话,仍然打不通。心底无私天地宽。你们怕什么?心虚什么?
既然权威性和公信力早就没了,为挽回公众的信任,何以不肯把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的回复原件公布出来,证明自己没说假话?这份回复原件,显然不属于什么机密,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的意见,你都发到正式的评议报告里了,那这位专家也不会不同意你们把他的回复原件公开发表。发出来就能把这件事砸实,澄清一切猜测和质疑,为什么不呢?
原因,或许就要从本文的题目中去找了。